当前位置:首页食品资讯国际食品中国金枪鱼和鱿鱼远洋渔业加速智能化升级
核心提示:随着全球渔业竞争加剧和海洋资源压力不断上升,中国远洋渔业正加快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转型,特别是在鱿鱼和金枪鱼两大主力品类的捕捞领域,人工智能、5G通信、电子监控等新技术正被大规模引入,推动传统船队全面升级。
随着全球渔业竞争加剧和海洋资源压力不断上升,中国远洋渔业正加快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转型,特别是在鱿鱼金枪鱼两大主力品类的捕捞领域,人工智能、5G通信、电子监控等新技术正被大规模引入,推动传统船队全面升级。
近年来,中国远洋渔业产量保持高速增长,其中鱿鱼和金枪鱼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品种。金年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统计,中国远洋鱿鱼捕捞量已从1998年的3万吨跃升至2022年的约110万吨,占当年远洋渔获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中国远洋渔业的“第一大鱼”。金枪鱼的远洋捕捞占比也接近15%,并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随着捕捞规模的持续扩大,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限船、限产和重点海域禁渔等政策,控制过度捕捞风险,并积极推进作业管理技术化改革。
当前,电子监控系统正在成为远洋渔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以金枪鱼船为例,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0艘远洋渔船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涵盖高清摄像头、作业传感器等组件,用于实时记录捕捞全过程、金年会股份有限公司监测作业合规性。
这一系统还与“北斗”智能监控平台实现协同运作,能够对渔船的航行轨迹、作业点位等进行全程跟踪,实现高效监管。
为了保障视频与数据的实时回传,沿海通信基础设施也随之升级。在广东阳江,中国联通与华为联合建设的海上5G基站,实测下行速率在离岸30公里处可达400 Mbps,最远可稳定覆盖至61公里。该网络已成为支撑智能渔业远程通信、数据回传、作业分析的重要基础。
在捕捞端技术升级的同时,远洋渔获的回国加工也成为另一个关键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远洋渔获中有超过七成被带回舟山、福州等传统渔业基地进行本地加工,明显高于以往多在境外港口上岸的情况。
多地政府同步出台鼓励政策,支持企业在本地建设冷链、加工、仓储等配套设施。这不仅提升了产业链整合效率,也为地方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带动了沿海城市渔业相关经济的发展。
在智能化转型方面,中国不仅在国内进行系统升级,也积极参与国际协作,推动行业标准统一。中国近年来支持了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的电子监控标准建设,并参与多个区域渔业管理组织(RFMO)的科学评估任务,提升远洋作业的国际规范性和透明度。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渔业国家也在加速部署智能渔业技术。挪威、韩国、日本、西班牙和冰岛等国家已在船队中引入AI识别系统、声呐探鱼器和智能航线规划工具。例如,挪威渔船利用AI+声呐集成系统,实现了对鱼群的精准识别与捕捞区动态调整,显著提升了效率并减少误捕。
随着AI和数据系统的深入融合,全球渔业正在从传统经验主导型转向实时数据驱动型生产方式。这一变革不仅提高了渔获效率,也为全球海洋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提供了新路径。
[食品资讯搜索]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于对《甘肃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今日导读:北京来伊份食品连锁公司被行政约谈;市监局对星巴克疑喝出蟑螂不予立案;今麦郎“1桶半”被质疑玩文字游戏(2025年06月06日)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公开征集天津市食品安全“十五五”规划 编制意见建议的公告
国内首份聚焦 “有机消费” 的白皮书——《2025 年中国有机食品消费趋势白皮书》即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