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东平湖,伴随着晨曦微露,湖面如镜,波光粼粼。63岁的渔民张德海在湖边,手中举着手机,仿佛在使用一台神奇的“透视镜”。透过屏幕,他看到水下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鱼群如同流动的丝带,穿梭在水中。“这水质,比俺家玻璃还透亮!”他笑着对手机中的智慧渔业APP指指点点,实时监测的数据浮现在他眼前:溶氧量、水温、pH值一一呈现,在晨光中划出优美的曲线。这一幕,正是山东联通通过“云+网+端”构建的智慧渔业体系下,传统渔民正在经历的数字化蜕变。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东平湖的传统渔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现代科技的引入,尤其是5G技术的应用,让渔民们告别了手工操作的时代,成为了新时代的“新农人”。32岁的王鹏,曾在城市里打拼,如今回到家乡,利用电商平台架起直播间,为后端智能仓储区积累数据,一条条有机的鳙鱼在他的镜头下生动呈现。“溯源二维码一扫,养鱼过程全透明!”他自豪地向观众们展示,科技不仅使得渔业透明化,更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
这种智慧渔业的发展,已经在东平湖周边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占地200亩的稻渔共生示范区,既有稻田,也有鱼塘,农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亩均收益翻了两番。如此丰收的背后,离不开数字化的管理和实时监测技术。地方农业局与山东联通联合开设的“智慧渔业学院”,吸引了1200多位乡亲加入。过去凭经验养鱼的老渔民们,现在变得更加依赖数据,通过“线上+线下”课程,他们从传统的养殖方式转化为现代化管理,让他们在数字化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数字赋能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收益,东平湖的水质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频繁遭受污染的湖面,如今清澈见底,氨氮含量同比下降了40%,水体透明度提升至2米以上。这是科技与自然平衡共生的最好印证,鱼类的养殖面积逐年增加,特色养殖面积增长达到30%。当千年渔场与5G智慧相融合,我们不仅在目睹产业的变革,更看到了水乡未来光明的前景。在东平湖,这里既是自然的馈赠,又是科技的奇迹,开启了全新的鱼米之乡篇章。
随着5G、工业互联网以及数字孪生等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湖泊的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渔民们通过智慧设备和系统,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环境压力,真正实现绿色养殖。科学养殖的理念深入人心,更多人开始关注生态保护,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这一切,源自智慧科技的助力。
东平湖的数字跃动,正悄然推动着一个新兴的时代向前迈进。科技与乡村的结合,让这些曾经默默无闻的渔民们逐渐走向了新的人生巅峰。他们不仅是在养鱼,更是在用新科技书写传统渔业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金年会官方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