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7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建成数字农业工厂1000家、未来农场100家,“低空+农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底,国产化智能装备广泛应用,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基本成熟……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制定的《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自去年全国首个智慧农业引领区的建设任务落地浙江后,浙江省制定的首份具体、全面的行动指南,旨在围绕高质量推进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全面加速农业数字化变革与现代化升级进程,助力缩小“三大差距”,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三农”标志性成果。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建成数字农业工厂1000家、未来农场100家,“低空+农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智慧农业全产业链应用水平有效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52%。到2030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应用场景基本形成,国产化智能装备广泛应用,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基本成熟,智慧农业引领任务基本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55%。到2035年底,智慧农业取得重大成果,关键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生产信息化率稳步提升,有力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创新打造“1+1+3+X”数智能力体系,构建“知识数据中心+模型训练平台+场景服务供给”为一体的智慧农业中枢,立体化、螺旋式提升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简单来说,浙江要建立一个智能化的农业服务平台,把数据、技术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逐步提升农业数字化服务水平。
首先,迭代升级1个“大脑”。聚焦“1图1库1模型”,构建全省贯通、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智能驱动的“浙江乡村大脑2.0”,实现用户全上线、门户全统一、业务全闭环、地图全覆盖、服务全集成。其次,集成拓展1个“码”。迭代升级“浙农码2.0”,推动“浙农码”与“全农码”有机衔接,率先实现部省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作协同。强化品牌赋能,加速“浙农码”赋能“土特产”,以全链实现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提能为导向,以一码赋能、全链追溯为基本手段,发挥“浙农码”在农业生产领域标识、溯源、预警等功能,助力农产品优质优价,2030年底“浙农码”赋码用码总量超10亿次。然后,建强“强村、富民、兴业”三大版块应用能力。因地制宜、因事制宜迭代提升一批、谋划新建一批、整合优化一批应用,加速“浙农”应用优化增值,推进“浙农”应用与“乡村大脑2.0”双向赋能,巩固增产保供、共同富裕、安全生产、农村集成改革等数字化建设成果。最后,打造X个应用场景。立足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细分产业,坚持需求导向,打造X个以新技术集群和大模型为支撑的农业生产数智化应用场景。
《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增效行动。一是推进种植业智慧化。聚焦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和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推进智慧种植。二是推进畜牧养殖智慧化。聚焦立体化养殖场、规模化基地等,重点推进个体体征监测管理、生物安全防控等数字化设施装备应用,实现对畜禽养殖生产、疫病防控、管理、调运等环节的精准控制、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和管理服务。三是推进渔业生产智能化。聚焦陆基工厂化养殖、池塘工程化养殖、深水网箱/围栏养殖、鱼虾苗种繁育等,重点推进数字化技术在鱼群生长与行为监测、智能增氧、精准投饲等方面的应用。四是推进育制种业智能化。探索智能育制种,发展高效工厂化组培快繁种苗技术和智能育种工具,形成“常规育种+生物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育种新格局。五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聚焦“百链千亿”行动,发挥“链主”、龙头企业作用,定期向全省数字经济企业发布应用场景需求清单,打造一批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标杆,提高全产业链协同效率。六是推进人工智能与农业深度融合。围绕农业生产全链条智能化需求,加快推进关键核心领域融合创新。
实施智慧农业生态环境优化行动也是重要行动之一。在技术设施方面,深化实施“信号升格”“宽带海疆”等专项行动,加速推进5G网络向自然村延伸,加快实现城乡网络“同网同速”,到2025年底,乡村地区建成5G基站超11万个,20户以上农村人口聚集区实现网络全覆盖,内海海域按需实现网络覆盖;到2030年底,全省农村乡镇地区建成5G基站18万个。数据服务与标准体系建设同步发力。一方面,健全农业农村数据管理制度,完善数据资源目录;另一方面,加快制修订智慧农业发展共性关键标准与通用技术规范,完善基础标准、软硬件标准和服务应用标准等,建立农业智能装备和农业大模型评测标准,推动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数据标准一体化。同时,加快技术装备攻关。统筹“智能+装备+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传感器、专用芯片、农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探索元宇宙、扩展现实、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加速农业生物技术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领域的推广。此外,打造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培育及创新打造示范样本。聚力引育乡村数字化人才和乡村电商促富人才,发挥数字乡村联盟作用,推动建立智慧农业联盟,培育智慧农业新型人才。支持大模型在未来农场、数字农业工厂的落地应用,聚焦“人工智能+农业”,提标升级智能型数字农业工厂25家以上、标准型智慧农场100家以上。
《实施方案》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分阶段落实好工作措施和任务。探索建设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优化农业“双强”支持方向,加快推广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设施配套,建设高质量的智慧农业(农艺农机融合试验)基地。完善适度超前的发展规划和多元投入机制,解决好智能农机、数字设施、冷链仓储、电商基地等落地运行问题。加快智慧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推广,不断扩大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工作影响力。 (张恒金 胡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