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金年会股份有限公司·jinnian(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金年会股份有限公司

155-2924-2867

金年会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 16年专注渔业养殖 | 年产8000吨优质水产品 | 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服务热线:155-2924-2867
企业动态 分类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日期:2025-08-13 浏览次数: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称。发展海洋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系统部署,为新征程上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总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广阔的“蓝色国土”蕴蓄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空间资源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意义、主攻方向、方法路径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要求“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海洋资源开发保护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金年会官网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能够有效破解陆域发展瓶颈和资源环境约束,大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依托海洋资源禀赋,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技术为支撑,在深远海进行规模化高效水产养殖,有利于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依托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开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带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新材料、智能控制等海洋产业链延展,培育和发展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持续推进海洋新药、海洋生物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海洋生物制品的开发,培育壮大滨海游、邮轮游、海上游、海岛游等文旅业态,有利于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文化赋能与产业增值相互促进,拓展产业空间、优化产业结构。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安全与战略自主的重要保障。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向海洋要食物、要资源、要能源、要生存空间,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大食物观,着力推进“蓝色粮仓”建设,促进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关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开发利用海洋能源资源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创新发展各类海洋能源开发技术,充分开发海床下地层中埋存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天然气水合物等能源资源,有效利用海水中存在的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等资源,高效利用海面上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推动海洋能源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利于优化能源供需格局、提高区域能源自给率,增强我国在国际海洋经济竞争和能源产业竞争中的优势,降低能源战略安全风险。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能带动海洋科技安全突破,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化提升,助力支撑海防建设,维护南海、东海等关键海域的权益与安全。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统筹陆地与海洋,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是深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优化海洋空间保护与经济开发布局,构建“海洋经济+生态保护”模式,将生态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在实现经济收益增长的同时,有助于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充分发挥海洋的生态服务功能,形成重要的蓝色生态屏障。以高水平保护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探索海域空间生态资源集约高效清洁利用的新模式,鼓励传统产业向更加清洁、绿色、高效的产业技术应用升级,推进“生态+”海洋绿色经济融合发展。打通“碧海银滩”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双轮驱动,创新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新路径。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压力加大、国际竞争加剧,传统海洋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高质量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坚持生态优先、创新引领、协调发展和合作共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具有绿色低碳、人海和谐的可持续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海和谐共生的高度,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特征是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在资源利用方面,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要求改变传统的资源掠夺型开发模式,转向循环利用和节约集约使用海洋资源。比如,通过发展海洋牧场、实施休渔制度等措施,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意味着海洋碳汇能力增强,利用“蓝碳”优势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打造“蓝碳”经济全产业链,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底气。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要求强化海洋生态的责任意识、价值意识、发展意识、协调意识,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绿色低碳的海洋产业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具有技术自主、技产融合的创新驱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创新驱动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征,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依赖于海洋核心技术的突破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比如,提升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强度,推动深海机器人、海洋卫星遥感、智能养殖、智慧港口等关键技术自主化进步。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要求培育壮大新兴海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智慧海洋等新业态新模式。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需要建立健全海洋经济治理体系,包括完善海洋法律法规、创新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等,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具有区域协调、开放合作的空间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海洋的连通性、流动性、开放性,决定了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各地各国共同面对。区域协调、开放合作构成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征。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要求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动我国沿海地区协同发展,加强海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海洋经济与内陆经济的联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需要深化国际海洋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参与国际海洋规则制定;加强海上互联互通,推动海洋产业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区域协调和开放合作相辅相成,既促进国内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又拓展国际海洋合作空间,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谋划和战略部署下,我国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新征程上,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努力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可持续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引领与技术突破。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掌握海洋科技创新主动权,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目标,持续深耕关键领域,加快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优化科技创新基地布局,组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创新联合体,培育新兴行业复合型人才。瞄准自主可控、绿色转型和智能升级方向,促进深水、绿色、安全等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载人深潜器、特种水下机器人技术快速迭代,努力攻克高精度悬停定位、钛合金材料应用、高压供电、深海感知及深海通信等前沿技术。加快深海油气管道实时检测、高效防堵解堵技术、漂浮式风力发电、海上制氢技术等研发,推进可燃冰商业化开采,以及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能规模化利用。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体系化整合渔业资源管理、航运物流数据和海洋环境监测活动,推进智慧海洋建设。

  更加注重高效协同,坚持陆海统筹与部门协作。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抓好近岸、远洋、深海、极地一体谋划,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加强整体规划,建设现代化海洋城市群,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区资源、产业基础等因素,优化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定位,强化差异化优势。完善跨区域治理机制,联合制定区域合作规则和惩罚措施,建立跨圈层海洋维权基地,健全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等。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构建多部门协调治理框架,统筹相关部门职能,提高治理能力和办事效率。

  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转型。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推动海洋渔业向深远海养殖发展,以海洋牧场实施生态养殖;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推动船舶制造业聚焦智能装备研发等,提高产业创造能力。支持新兴产业规模化培育,促进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服务业等前沿领域产业壮大,不断扩大开发范围和领域,有序推进能源开发利用及创新药物研究,推进未来产业发展。建立海洋产业负面清单,严格管控海岸带产业。加速建设现代海洋产业集群,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纵向延伸“研发—制造—服务”产业链,并推动产业横向融合,激发新兴业态发展活力。

  更加注重人海和谐,进一步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坚持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探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并完善海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多元保护体系,有效保障海洋生物多样性。加强海洋污染防治,改进陆地污水处理、入海河流水体污染治理,严格管控沿海工业污染物排放。建设智慧海洋牧场,推广“海洋牧场+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养殖”等产业融合模式,探索蓝色碳汇交易,建立生态环境修复、渔业资源养护、海洋资源利用、居民收入增长循环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以“一湾一策”加强美丽海湾建设,整治岸滩环境;以“一岛一策”开辟海岛发展新模式,构建和美海岛人居环境。

  更加注重合作共赢,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交流互鉴。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深度耦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国际海洋合作,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坚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动建立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构建海洋合作网络。参与国际海底管理局规则制定,推动共建开放合理的全球海洋环境治理体系和合作共赢的全球海洋经济格局。大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整合国内港口航运资源,强化国际航运枢纽功能,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扩大海外港口投资,拓展国际战略通道,建设多式联运、全球覆盖的海上物流通道,为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提供保障。加强海洋科研、渔业基地、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国际合作,举办海洋科技及合作等相关论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成果共享,促进海洋文化交流互鉴,共同增进民生福祉。

  (作者: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