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东海开渔季旌旗猎猎,千艘渔船扬帆竞发,新鲜海味即将涌入市场。值此海洋产业活力迸发之际,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上鲜”)正以数字技术深度赋能传统渔业产业链条,成为推动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数字化发展的先锋力量。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海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这一国家战略导向与“海上鲜”的长期实践高度契合。作为一家深耕海洋数字化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海上鲜”依托“卫星+互联网+渔业”的创新模式,积极推进海洋渔业智慧生态圈建设,并有望在国家海洋经济战略下,率先成为国内海洋经济平台型企业的成功范式。
从宁波启航,业务已覆盖全国主要沿海渔港,“海上鲜”不仅实现了业务的规模化与可持续盈利,更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为突破数字海洋经济发展瓶颈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海上鲜”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兼董事长叶宁系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专家。作为深耕海洋经济数字化的先行者,叶宁先生始终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服务乡村渔业振兴,践行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海上鲜率先将数字化改革全面融入海洋渔业产业链,打造了国内领先的一站式数字海洋(渔业)服务平台。通过科技、服务与模式三大创新,公司有效促进了海洋资源高效流通与优化配置,深度参与全国海洋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其成果显著提升了产业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是响应国家“向海图强”战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实践者。
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监测数据显示,海上鲜成立至今已历经六轮融资,具体包括:2017年4月获7000万元B轮融资;2018年5月获2亿元C轮融资;2019年7月获C1轮融资;2020年4月获壳牌资本数千万元战略投资;2022年9月获D轮投资;以上融资总金额已近五亿元。
财务表现方面,据其招股书显示,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海上鲜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4.27亿、9.14亿和10.06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3412.3万、3580.3万和4386.5万元。
通过深度整合渔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海上鲜”构建了贯通生产端至流通端的数字化链条,成为我国数字渔业领域的领军企业。目前,公司已实现从宁波向全国主要沿海渔港站点的规模化拓展,形成了覆盖广泛、服务深入的数字化渔业服务网络,显著提升了海洋资源的协同效率。
今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会议明确要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监管执法及要素市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数字海洋经济长远发展筑牢政策根基,促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到2030年,海洋的经济价值将超过3万亿美元。从国内来看,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当前我国数字海洋经济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瓶颈,具体来看:
一是基础设施互联存在短板,统一标准体系尚未形成。首先,海上通信保障不足。远海及部分近海区域信号覆盖存在盲区,渔民在作业期间常面临通信不畅问题。其次,新能源船舶改造成本高昂。这些问题直接阻碍了海洋经济的绿色转型与数字化升级。
二是市场要素流通存在障碍,统一要素市场亟待健全。要素的高效流通是统一大市场的核心特征,但当前数字海洋领域要素配置效率偏低。
三是产业协同水平偏低,统一产业体系有待升级。数字海洋经济的提质增效依赖于产业协同,但当前存在结构性不足。一是新能源产业区域协同不足。二是渔港经济区跨域协作滞后。同时,渔港运营管理数字化程度较低,配套服务效率不高,导致渔港作为海洋经济枢纽的集聚辐射功能未能充分释放。
四是资本化进程滞后,统一资本市场支撑不足。资本要素是数字海洋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支撑,但当前存在渠道不畅问题。一方面是融资渠道单一。另一方面则是上市梗阻突出。数字渔业等细分领域尚未出现成功上市企业,资本市场对海洋数字经济的包容性不足,制约了企业借助资本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影响社会资本投入信心。
曹磊表示,此次中央会议对于海洋经济发展议题的讨论,是政策层面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一大强音。
基于数字海洋经济发展的痛点,“海上鲜”以“卫星+互联网+渔业”为核心,打造了一套完整的数字渔业解决方案。
通信破障: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实现了近海通信全覆盖,解决了渔民作业中的通信难题。其“海上WiFi网络服务”不仅为渔民提供了稳定的上网环境,还基于实时数据优化了作业效率。
交易升级:构建专业的数字平台,连接渔民、供应商和采购商,通过降低上下游购销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打破了传统交易模式的地域限制。此外,公司还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了海鲜产品的溯源体系,保障品质可信。
服务优化:推出了“智慧加油服务”,通过联动沿海多港口码头和驳船,整合上游燃油供应资源,为远洋船舶提供保税船燃供应便利,显著降低了燃油成本。这一服务不仅提升了船舶运营效率,也为渔港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
产业协同:“海上鲜”通过投资建设海洋经济产业园区,集聚渔业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生态体系,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海上鲜”的创新实践不仅获得了政策支持,也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公司参与的珲春产业合作项目被国务院扶贫办纳入全国“携手奔小康”典型案例,并入选《全国数字渔业典型案例》及《长三角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优秀案例集》。此外,其“渔业创新服务模式”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
公司入选商务部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农业农村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并斩获2020年“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总决赛第一名、浙江省农村农业创新大赛一等奖等殊荣。公司还积极参与我国渔业信息化建设,担任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智慧渔业分会会长单位,成为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宁波“海上鲜”的崛起,不仅是数字渔业创新的缩影,更是中国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依托“卫星+互联网+渔业”的模式,“海上鲜”有效解决了行业痛点,构建了海洋渔业智慧生态圈。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细则落地,海洋经济正迎来“黄金十年”。
作为数字海洋经济的领军企业,“海上鲜”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优化服务模式、强化政策协同,全力推动海洋经济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向海图强”的宏伟目标贡献海上鲜力量,助力推进全国海洋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金年会官方入口金年会官方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