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金年会股份有限公司·jinnian(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经略“蓝海”:10万亿背后大有看点-金年会股份有限公司

155-2924-2867

金年会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 16年专注渔业养殖 | 年产8000吨优质水产品 | 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服务热线:155-2924-2867
企业动态 分类
经略“蓝海”:10万亿背后大有看点发布日期:2025-07-15 浏览次数:

  金年会官方入口金年会官方入口海洋经济发展再次引发关注。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此次会议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位置,也是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中央再次对海洋经济作出重要部署。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从传统渔业到高端装备制造,从海洋旅游到新能源开发,中国海洋经济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

  为展现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勃勃生机和中国人经略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生动实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策划了系列节目,聚焦海洋经济发展,助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不久前,全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首航海南省洋浦港,并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完成首次国产绿色甲醇加注。

  它在船舶制造领域实现了“国内船东第一单、国内船厂交付第一艘、国产甲醇主机第一次实船应用”三个突破,为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这三个“第一”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重点海洋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1829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三成,“压舱石”作用持续显现。

  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以修正总吨计的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海洋船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效显著,新承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回暖。海工装备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43%、10.5%和20%,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

  近年来,我国海洋领域关键技术装备不断取得突破。2024年11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

  近日,“深蓝梦想2035”环球海洋科考启动。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开展“三位一体”集群科考试验,为我国无人化、立体化、智能化的海洋环境动态监测奠定技术基础。

  海洋装备制造业的突破性进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跃升,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核支撑。中国海洋科考也正以更生动的姿态走入公众视野。

  2025年恰逢人类首次完成系统性环球科考150周年,央视新闻与深蓝梦想2035环球海洋科考组委会,共同发起“闪耀中国红·深蓝梦想”融媒体行动。

  此次融媒体行动以300天的环球海洋科考,开启跨越4万余海里的“海洋大讲堂”,展现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同时呼吁公众守护蔚蓝秘境。

  今年也正值中国南极科考首站建成40周年,中国航海家将首次挑战无动力帆船环航南极洲公益活动。届时《帆越南极》节目将跟进记录,第一时间将航线上的第一视角、独特风光和重要发现进行独家报道,通过南极知识科普等多种方式为观众带来各种新知与感人故事。

  节目将带领观众跟随中国航海家领略南极风光,同时展示我国南极工作成果,进一步呼吁全世界认识南极、关注南极、合理利用和建设南极,倡导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海洋服务业领域,邮轮游引发关注。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一年时间接待旅客数突破30万。今年4月,“爱达·魔都号”开启青岛航次。

  数据显示,海洋服务业对海洋经济带动作用显著。2024年,海洋服务业增加值62849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59.6%,其中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尤为显著。

  海洋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智慧文旅新场景、新平台、新项目不断涌现,全国海洋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9.2%。邮轮旅游消费人气攀升,邮轮母港客流量比上年增长10倍。

  海洋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海运贸易航线网络不断织密,海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6.1%、9.5%。

  以海洋旅游、海洋运输、海洋公共服务等为代表的海洋服务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个夏天,央视新闻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海洋文旅盛宴。

  7月19日,央视新闻联合广东文旅将打造一场独特的“海岛音乐会”,开启“音乐+文旅”的创新体验模式。这个夏天,来广东海岛过暑假!

  北方海洋文旅同样精彩纷呈。央视新闻大型融媒体活动《青爱的城这城超好玩》今夏将聚焦辽宁葫芦岛,通过深度挖掘当地特色海洋文旅资源,打造集暑期游、亲子游、周末游于一体的综合体验。

  节目将生动展现葫芦岛独特的海滨风光和人文底蕴,助力打造北方海洋文旅新地标。

  8月,央视新闻还将推出直播节目《乘风破浪去海钓——京东杯·长海海钓精英挑战赛》,以海钓赛事为载体,聚焦海洋经济。

  从南海之滨到北国海岸,央视新闻用镜头记录蓝色经济的蓬勃脉动,为海洋文旅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总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海上养殖业转型升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海上牧场。走进福建福州连江县苔菉镇,一片蔚为壮观的海上牧场映入眼帘。渔排成片、网箱纵横,一笼笼分量沉甸甸的鲍鱼,就在海面下茁壮成长。

  连江县苔菉镇党委副书记黄宗亮介绍,这里的鲍鱼产业已经转向规模化养殖、全产业链发展,“我们依托科技研发,在养殖模式上从陆地工厂养殖转向海上网箱养殖,再从近海养殖向深远海养殖转变。”黄宗亮说:“目前,我们全村共有鲍鱼养殖场12家,大小船只431艘,海上鲍鱼养殖户125户,总共养殖规模达945亩。基本形成了以海水养殖为主、渔业捕捞生产及海产品营销为辅的渔业生产经济发展格局。”

  随着我国海上养殖生产集群加快形成,智慧渔业蓬勃发展。在新一代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上,短短10分钟,20万尾鱼苗就能进入养殖舱。

  2024年,我国“蓝色粮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880亿元,比上年增长4%。

  今年一季度,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海水养殖稳产保供作用持续显现。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向深远海有序拓展。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在江苏南通下水,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中国船级社入级检验;自主研发的万吨级南极磷虾船“福远渔9199”号从福建启航前往南极开展作业。

  如今,我国已建设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水体达5660万立方米,年产量47万吨,水产品的养殖产量占全球近60%。我国各地积极推进“蓝色粮仓”建设,也为发展“蓝色经济”提供了更多思路。

  福建加快建设“空天陆海潜”一体化大融合平台。浙江以盘活存量用海为载体,优化空间格局和产业布局。山东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累计培育国家级海洋牧场71处。海南开辟“以场带产、深海智造”新赛道,一批深海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发展。

  向海而行,中国海洋经济这艘巨轮正在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在这片广阔的蓝色疆域上,中国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