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股份有限公司金年会股份有限公司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等。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有一个龙羊峡水库,这里有着全国最大的鱼养殖基地,年产量达到1.5万吨。这里产出的虹鳟鱼,占据国产虹鳟鱼市场的“半壁江山”,出口额占到全国同类产品总额的97%以上,目前已经远销十多个国家。
那么,这种产自青藏高原的三文鱼是如何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新特产”的呢?一起走进青海龙羊峡,探寻国产三文鱼“扬帆出海”背后的智慧密码。
这些三文鱼当初是如何来到龙羊峡?又如何在这里成长并游向其他地方的呢?戳视频,了解三文鱼的故事↓
我是一条虹鳟鱼,是一种生活在全球寒冷、高纬度地区的冷水洄游鱼类。我非常怕热,喜欢在寒冷的水域生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青海渔业发展援助”项目的支持下,我第一次从欧洲来到了青藏高原龙羊峡水库,这里的水源主要是上游冰川、雪山融水。我刚来这里时,发现这里的水质、水温我都很喜欢。但是这里的气压、含氧量等还是让我不太适应。加上当时人们的养殖技术和模式也都不成熟,所以当年我的“高原之旅”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后来,经过这里的人们多次考察调研,学习全球多地先进的养殖技术,结合我在高原的生长特点和营养需求,我又一次来到了龙羊峡。这次我在这里很快就适应了下来,而且生活得很好。
如今,在龙羊峡,我们大家会从孵化场中出生。长到5克左右,就会被转移到苗种场生活。等我的体重达到300克,就可以住上圆形养殖网箱这栋“大别墅”了。我会一直长到4公斤,才算真正长大。
青海龙羊峡水库地处黄河上游,在这里,平均每天都有超50吨的“高原三文鱼”“游”向国内外消费者的餐桌。这片高原峡谷是如何孕育出三文鱼的火热产业的呢?
在龙羊峡虹鳟鱼养殖基地的捕捞作业平台上,几位工人师傅正围聚在网箱边忙着捕鱼。
这些鱼儿活蹦乱跳,个头非常大,每条大概有8~10斤重。捕捞上来的虹鳟鱼会被吸入旁边这条透明的管道。这是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真空吸鱼泵,一条条鱼儿像是坐上了电梯,轻柔平缓地进入作业平台。相较于传统的吊网捕捞,这种方式能够大大减少鱼儿因紧张挣扎产生的大量乳酸,最大程度上保证鱼肉鲜嫩的口感。
据工人师傅介绍,今天这批订单有13000条鱼,要发往泰国和马来西亚。今年以来,企业订单源源不断,平均每天都有超50吨的虹鳟鱼从这里被送上国内外消费者的餐桌。
龙羊峡平均海拔2600多米,水源主要是上游冰川、雪山融水,受到人为污染少; 水域面积广阔,达到383平方公里,养殖区平均水深120米; 全年平均水温维持在12℃左右。
产自高原的虹鳟鱼之所以能够征服大家的味蕾,答案还藏在企业科学养殖的每一个细节里。
在整个龙羊峡库区的水面上,分布着两百多个圆形的养殖网箱。每个网箱的中心,都装有一条饲料输送管道。远程自动投喂平台会根据水中的水温、溶氧饱和度等条件自动生成每次的投喂量,再通过一条条管道将饲料精准输送到每个养殖网箱中,让鱼儿们吃上健康的“营养餐”。
龙羊峡的虹鳟鱼采用了“超低密度养殖”的模式,养殖密度低于5公斤/每立方米,也就是说平均每立方米的水体中,最多只有一条鱼。
为了提升鱼肉品质,这家企业还依托自主研发的水下清污器等先进渔业数智设备,对水质监控及病害防治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西宁海关还协同企业创新打造了“智慧渔业”监管模式,通过建立58个实时监控场景,实现对企业养殖、捕捞等环节的24小时无死角监控。可以说,一条虹鳟鱼从孵化到成鱼的约3年时间里,每天都能得到精细的管理。
在虹鳟鱼的加工环节,同样少不了智能化的身影。在距离捕捞平台20公里外的加工厂中,拥有全套智能化的加工流水线,它会根据鱼的大小、重量等标准,实现自动称重、分级、码垛,大大提升加工效率。
一条鱼从捕捞、加工再到出厂,全程不到4小时。早上还在青海龙羊峡中畅游的鱼儿,最快晚上就能成为北京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近两年,随着龙羊峡虹鳟鱼深加工生产线的建成,企业还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深加工个性化定制,产品形式从整鱼到鱼柳,从生食到熟食,品类非常丰富。
如今,在青海冷水鱼产业政策的专项扶持下,龙羊峡生产的虹鳟鱼在国产虹鳟鱼市场占有率超过50%,还带动当地物流、包装、特色餐饮和乡村旅游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间接带动当地就业超2000人,真正让高原“冷水鱼”游出了“热产业”。
随着龙羊峡三文鱼的产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上了这种独特的口感。为了迎合市场,如今三文鱼的制作方式也有越来越多的新花样。戳视频,总台记者带你解锁三文鱼“全鱼宴”。
三文鱼刺身、双椒三文鱼头、柠檬香煎三文鱼等,在几位大厨的手下,十几种三文鱼菜肴摆满了餐桌,精致的摆盘和鲜艳的配色让人眼花缭乱。
酒店厨师 杨军平:(做法)是中西结合的,包括杭帮菜、江浙菜口味,因为我们的厨师团队有来自杭州、广东,包括本地师傅,可以做出不一样的口味。
有凉菜、有热菜,有生食、有熟食,有中餐也有西餐。杨军平说,他们还可以把三文鱼做成蛋挞等面点。在这么多三文鱼菜肴中,“炕锅三文鱼”是最具青海本地特色的做法之一。
酒店厨师 杨军平:旅游的人到青海来,必须吃的就是炕锅三文鱼。我们在制作工艺上选用了铝锅,结合本地人的口味,让鱼肉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鲜美。
“炕锅”是青海当地烧制食物的常见炊具。它锅壁较厚,食材整体受热比较均匀,而“炕”是集烙、煎、烧、焖等于一体的烹调方法。三文鱼身上可食用的部位很多,鱼头、鱼骨、鱼皮、鱼鳍、鱼尾等都能吃。
酒店厨师长 方轶:鱼头可以做双椒鱼头,鱼骨可以做椒盐鱼骨。鱼皮也是很好的东西,可以做成零食。所以说三文鱼全身都是宝,我们可以解锁近百种菜式,做到物尽其用。
从最简单的刺身,到花样百出的各式菜肴,如今,龙羊峡三文鱼的吃法越来越多样,更多的融合创新菜式正在研发中。龙羊峡三文鱼丰富奇妙的口感也在全球越来越多食客的舌尖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