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月5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蟹”逅智水实践团走进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镇翁井村“三分地”虾蟹养殖基地,就智慧渔业在西南高原的落地情况展开调研,重点考察当地溶氧监测设备运行情况,探寻数字技术赋能水产养殖的实践路径。
翁井村地处观山湖区金华镇南部,森林覆盖率超 65%,距贵阳市行政中心仅 14 公里。近年来,当地采用 “村集体投资 + 企业经营” 模式,引入贵州三分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打造了 30 余亩的虾蟹养殖产学研基地,规划建设 4 个养殖棚,A 区养殖稻田蛙,B 区养殖淡水蟹,C 区、D 区养殖小龙虾。
据贵州三分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虾蟹基地负责人胡奎介绍,基地产品主要供应自有餐饮体系,同时面向游客开放参观体验项目。基地可容纳约 2000 人,游客能了解水产品养殖知识,也能使用基地提供的钓具进行垂钓。
基地大棚配备调控设施,可进行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参数的控制。在溶氧监测方面,基地部署智能在线溶氧仪,探头安置在池塘底层 50cm 处,每分钟捕捉溶氧数据,同时监测水体温度、pH 值,溶氧数值低于设定阈值时会自动报警。
技术员小赵为团队成员展示手机上的监测数据后台时表示:“以往靠人工巡塘判断溶氧情况,现在有了这套设备,在办公室甚至在家就能掌握溶氧变化。比如前天凌晨,3 号蟹塘溶氧降至 4mg/L,设备报警后,我们远程开启增氧机,避免了影响。金年会官方入口”
技术员小赵继续介绍道,基地配备的增氧设备主要为叶轮式增氧机和微孔曝气装置。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效率高,适用于大面积池塘快速增氧;微孔曝气装置则能将氧气均匀地输送到水体各个角落,尤其是池塘底部,更符合螃蟹主要在池底活动的习性,且不会惊扰到螃蟹。两种设备根据不同天气、季节以及螃蟹的生长阶段灵活搭配使用。如高温季节,每日增氧时长不少于18小时;换水后则连续增氧4~6小时,以保证水体溶氧始终处于适宜水平。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发现,贵阳 “三分地” 虾蟹养殖基地在智慧渔业的探索上已有一定实践,数字技术的引入确实为水产养殖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溶氧增氧设备在螃蟹养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智能监测设备的应用提高了溶氧管理的及时性。在西南高原环境下,溶氧设备的性能可能会受环境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适应高原特点。在螃蟹养殖方面,溶氧只是影响其生长的因素之一,团队未来会更深入研究水温、水质等其他条件与溶氧的协同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影响螃蟹生长。
翁井村通过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实现产业兴旺与村民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范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高原蟹塘的数字化之路,正等待下一次更精准的落子。(通讯员 郑翔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男子体型像青蛙,医生手术帮忙“卸载”近40斤粪便,如洪水决堤般喷涌而出!
阿森纳重磅官宣!7602万欧签下27岁瑞典神锋+穿14号 最弱短板补齐
上海自动驾驶实训场建设成果发布 全新“绝影开悟”世界模型亮相WAIC 2025
消息称苹果 M 系列和英伟达游戏 GPU 考虑英特尔 14A 制程工艺
国产真自研高性能GPU来了!砺算科技发布第一代TrueGPU系列显卡:性能对标英伟达/AMD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