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海鲜,可能很多人会想到这是沿海城市的特产。但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这里地处离海遥远的江淮分水岭,也可以养殖“海鲜”。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答案就在来安县汊河镇相官村的“虾”光溢彩共富工坊,科技正改写传统渔业养殖方式。
两年前,村里与上海海洋大学“校地联姻”,陆基工业化零换水系统突破“海水虾内陆养”的技术魔咒。在共富工坊里,智能水质监测、无抗养殖工艺、全年6—8茬的投苗节奏,让对虾成活率跃升至90%以上。
更精彩的蜕变发生在产业链末端。当主播在小李庄电商直播间举起活蹦乱跳的鲜虾,“活虾48小时可以直达长三角餐桌”,让共富工坊年产值突破千万元,30余名“技术型虾农”人均年增收5.2万元。
在来安县,像这样的共富工坊共有26个,它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激活着希望的田野,改写着小村庄的命运。
沿滁河溯流而上,来安县大英镇的“稻花乡”共富工坊里,稻浪正涌动着三产融合的澎湃动能。“过去大家各干各的,现在五指攥成了拳!”大英镇党委组织委员聂永森指着连片的稻田,线月,由大英镇党委牵头,五个村“抱团”与安徽耘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结对共建“稻花乡”共富工坊。
村企联建,硕果累累。烘干房、有机蔬菜大棚、仓储用房等项目拔地而起,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更让村集体每年稳稳当当增收近百万元。
更让村民满怀憧憬的是,“稻花乡”共富工坊正以农业为基座,巧妙植入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基因,建起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研学基地。金年会田间研学、工厂探秘、美食体验的趣味路线万元。
这个夏天,来安的空气中,金年会除了稻香,更飘散着诱人的果香。来安县倒桥村的“甜蜜故事”,正在千亩桃林深处悄然酝酿。
两年前,倒桥村党总支与滁谷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结缘”。村里盘活92亩沉睡的土地,整合项目资金,引进了精制成品油生产线及分包装设备。一个集种植、采摘、深加工、农村电商于一体的“共富引擎”——“果乐园”共富工坊,正式落地生根。
曾经,倒桥村的农产品大多以鲜果形式零散卖给小商贩,村民收益微薄。共富工坊的建立,彻底扭转了局面。
走进宽敞明亮的加工车间,现代化流水线正高速运转。金灿灿的黄桃经过清洗、去皮、装罐、杀菌,摇身一变成了酸甜可口、保质期长的美味罐头。以往常被忽视的桃胶,经过深加工,竟成了线上热销的滋补“网红尖货”,身价倍增。
“果乐园”的智慧远不止于加工。在村集体和工坊的合力下,村里110亩原本零散的土地被科学整合,精心打造的生态采摘区,吸引着远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村里闲置的老屋也焕发新生,被改造升级为特色农产品展销厅。
游客在此品桃香、尝罐头的同时,也深入感受着当地的村情文化,无形中大幅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可信度和知名度。
一颗水蜜桃,在农旅融合的催化下,实现了“鲜果销售—精深加工—文化变现”的价值三级跳。
如今的来安大地上,26家共富工坊如珍珠散落,熠熠生辉。来安县委组织部农组室主任范明豪称,共富工坊带动就业超1100人,促进村集体增收900余万元,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至65%。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五级联动”责任体系的串联下,来安县20个部门推出的33条政策礼包精准滴灌,46名党员驻点服务激活沉睡资源。在希望的田野上,织就一幅壮丽动人的共富场景。
这场景里,每一方水塘都涌动着科技的浪花,每一粒稻谷都释放着融合的能量,每一颗鲜果都酝酿着甜蜜的生活……
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