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类是当前预制菜行业最大的增长点之一。过去一年,水产预制菜行业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C端市场增长放缓,行业竞争加剧。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起草的《速冻裹衣鱼》(GB/T22180—2024)和《冻虾》(GB/T30889—2024)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推动水产预制菜产业标准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的变局正在出现,企业该如何寻求突围?在此背景下,为深入了解水产预制菜产业的新机遇与挑战,记者采访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雪光。
烤鱼、麻辣小龙虾、鱼丸、虾滑……加工是水产品的重要销售形式之一,提起这些经典的水产预制菜,很多人都不陌生。
2021年起,预制菜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产业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进入有序发展阶段。去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规范了预制菜的范围,提出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以及统筹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以“预制菜”“预制”为关键词进行分析,从数量上看,我国现行有效的预制菜食品标准共有196项;从标准层级上看,近3年我国预制菜食品标准有地方标准32项、企业标准20项、团体标准141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预制菜产业的发展逐渐从粗放混乱转向高质量发展。
“自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以来,预制菜概念持续火爆,各水产企业纷纷入场布局。”王雪光表示,预制菜产业整体的高速推进对于水产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机遇。一时间,各种类型的水产预制菜层出不穷。去年中国预制菜及水产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分别达4850亿元及1595亿元,预计2026年将分别达7490亿元、2576亿元,水产品工业化、食品化发展趋势明显,水产品向食品产业链延伸,其预制化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行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在消费偏好方面,家庭烹饪场景受到关注,再加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省时省力的水产预制菜迎来爆发式增长。艾媒咨询数据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约六成的消费者认为传统烹饪方式耗费时间太长、太麻烦,45.4%的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原因是“节省烹饪时间”。
王雪光认为,预制菜有效地降低了餐厅运营成本,顺应了当下消费者便捷、营养的饮食需求,吸引各大连锁餐饮品牌入行布局。这不仅带动了养殖、加工、物流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也使得许多特色水产品从以往以餐饮消费为主,更多地走上了家庭餐桌。早期预制菜因研发不足,口感与现做差异明显,但经过几年发展,很多企业通过持续研发、优化配方和包装,预制菜品质已有显著提升。
购买渠道上,除了传统的农贸市场和超市,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水产品的重要途径,目前水产品线%。线上渠道的兴起,一方面源于消费者对便捷性的追求,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物流的快速发展、冷链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物流业竞争带来的低运费,既为水产品运输提供了技术保障,又降低了流通成本。线上销售还能让生产者直接获取一手消费反馈,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偏好,反向指导生产,调整产品规格、口味和品类。随着预制菜市场的扩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推动水产行业不断完善溯源系统、技术和标准,以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
王雪光认为,当下,预制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发不足,产品口感与现制菜品仍存差距。由于预制菜产业崛起在新冠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些不规范发展的情况,公众将口感、品质等问题误认为质量安全问题。“实际上,预制菜是食品工业生产的产物,从质量安全角度来看是非常安全的,有时候比现做的食品更易监管和把控。”
王雪光表示,从供应端来看,目前部分水产预制菜价格下滑,尽管总体消费量有所增加,但销售额变化不大甚至出现下降。这一低价走势虽然让消费者有机会尝试更多优质产品,却也给行业带来了一定压力,促使企业必须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来应对价格波动,同时还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未来水产预制菜产业首先要解决研发滞后的问题,加大研发投入,深入研究食材特性、加工工艺以及保鲜技术等,提升产品品质与口感。王雪光指出,可以参考国际上冷冻鱼片加工等成熟经验,建立完善的产业标准与规范体系,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实现规范化发展。
要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偏好,研发出更多口味、品类丰富的产品,比如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开发即食型、小包装水产预制菜,针对家庭消费开发大分量、多菜品组合的套餐等。研发重点应放在使产品复热后接近现做口感上,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打开市场,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与长期青睐,让水产预制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王雪光指出,预制菜产业符合消费趋势,未来前景广阔。随着消费者对便捷、健康、美味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水产预制菜应持续聚焦科技创新,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产品品质,紧密贴合消费者需求,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与口味,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金年会官网金年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