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的捕捞工人在尼勒克县三文鱼养殖基地内进行捕捞作业。
天色初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的三文鱼养殖基地内,工作人员已有序开展着捕捞作业。
随着自动化捕捞设备拉起渔网,一条条活蹦乱跳的三文鱼浮出水面,沉甸甸的收获让在场人员喜笑颜开。随即,这些新鲜捕捞的三文鱼被迅速送入加工车间,经过高效的初加工流程,不到两分钟,一箱箱三文鱼便完成封箱。最快仅需24小时,这些来自新疆的优质三文鱼便能跨越千里,登上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为人们带来产自天山脚下冰川活水水域的鲜美滋味。
尼勒克县,地处天山深处,远离海洋,却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成为了三文鱼养殖的优质之地。伊犁河流域40多年的虹鳟养殖历史,也为尼勒克县开展高品质三文鱼养殖积累了宝贵经验。
谈及三文鱼,人们会自然联想到深海。然而,在天山山脉的浅山区域,喀什河中下游蜿蜒流经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这片与浩瀚海洋相隔千山万水的内陆土地,竟隐匿着一处三文鱼养殖基地。
尼勒克县发展三文鱼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关键。这里地处山区,气温较低,喀什河川流不息,丰富的高山冰川融水汇聚于此,为三文鱼生长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环境。
这里的水温常年保持在20℃以下,其中天山山脉的冰雪融水温度更是稳定在8℃—13℃之间,这一温度区间恰好契合三文鱼喜冷水的习性。同时,冰川融水水质清澈甘甜、溶氧丰富,保障了三文鱼健康生长、品质优良。
浙江人张秀因感动于高二课本中《天山景物记》一文对新疆雄奇风光的生动描绘,很早就对新疆心驰神往。毕业后,他离开浙江省金华市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沉浸于这里的自然山水、民俗风情与特色美食,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2013年,张秀在飞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航班上,看到尼勒克县山间清澈的水域,萌生了养殖水产品的念头。之后,他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发现当地生态环境优良,冷水资源丰富,水域广阔,适合大规模养殖三文鱼。2014年2月开始,他先后投资2.6亿元,在尼勒克县喀拉苏乡海拔1000多米的天山冰川活水水域建起三文鱼养殖基地,开启了新疆内陆绿色生态环保养殖三文鱼之路。
如今,张秀创办的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天蕴公司”)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公司总经理李春雨介绍,三文鱼养殖基地充分利用当地优质的水资源,采用科学的养殖方式,严格控制养殖密度,让三文鱼在宽敞舒适的环境中成长,确保三文鱼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利于鱼肉品质的提升。
据介绍,尼勒克县养殖基地三文鱼及鱼苗产量逐年增加,目前一年可繁育三文鱼苗种4000万尾,2025年预计实现三文鱼产量9000吨。养殖基地的三文鱼产品不仅热销国内市场,也深受东南亚、中东及欧洲等海外市场消费者的喜爱。
科技创新是尼勒克县三文鱼产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从养殖到加工,从管理到销售,科技元素贯穿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在养殖生产环节,尼勒克县积极探索创新养殖模式。新疆天蕴公司组织科研人员深入渔业生产一线,研发出生态环保网箱养殖系统。这种网箱具有高度的抗风浪和环保性能,能及时将残饵粪便取出,同时可在网箱外围水面采取人放天养的方式放养滤食性鱼类,将养殖生产残存在水体的少量营养物质通过生物消耗实现消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在此基础上,新疆天蕴公司牵头制定了全国首个绿色生态环保网箱地方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标准空白,还为全国三文鱼养殖行业树立了规范化的标杆,引领行业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新疆三文鱼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走进养殖基地,电子监控屏实时显示着水下的情况。搭载声呐成像系统和光学摄像机的水下清污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地形,快速精准地清除水中污染物,大大提高了水质维护效率。
工人们使用的自主研发并取得专利的远距离智能投饵系统,更是养殖技术创新的一大亮点。该系统通过对水温、水溶氧、鱼体总量等数据的实时统计分析,能够科学合理地计算出投喂量,实现精准投喂。养殖基地成鱼组负责人表示:“以前人工投喂,不仅效率低,而且投喂量不均匀,容易造成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现在使用智能投饵系统,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能让三文鱼吃得更科学、更健康。”
在深加工厂,科技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养殖基地深加工厂引进国际领先的三文鱼智能分割加工技术,建成了一条现代化的深加工生产线。深加工厂厂长吴冬介绍,这条生产线实现了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的全自动化操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质量。
在搞好三文鱼养殖的同时,尼勒克县将目光聚焦于产业链建设,致力于构建集科技研发、苗种繁育、智慧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以此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过去,尼勒克县三文鱼主要品种三倍体虹鳟鱼苗依赖进口,养殖成本高,产业自主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打破这一局面,科研人员开展了虹鳟三倍体人工制种技术研究,经过多年的对比研究,在关键环节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鱼苗孵化率和养殖成活率均达到80%以上,为实现苗种自主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深挖三文鱼价值,提升产品竞争力与知名度,新疆天蕴公司还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出独具风味的即食鱼柳、鱼骨粉、三文鱼油等产品。同时,充分利用三文鱼的各个部位,研发出鱼杂、鱼心、鱼刺等特色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此外,新疆天蕴公司还构建了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严格按照HACCP体系化全流程管控生产过程,并依据自身严格的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执行。每一批产品都拥有唯一的身份标识,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就能查询到产品从鱼苗繁育到终端销售的全过程信息,真正实现了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全方位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筑牢新疆三文鱼产品品牌。
三文鱼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尼勒克县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还在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引擎。
2024年,随着生态环保网箱养殖技术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恰甫其海水库的推广,三文鱼产量新增1300吨,也让新疆三文鱼年产量突破8000吨,增长近20%。作为新疆三文鱼的重要产区,预计今年,尼勒克县将助力新疆成为全国最大三文鱼养殖省区,产量有望占据全国生食三文鱼的30%以上。
尼勒克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塔力努·哈依热拉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依托三文鱼产业,尼勒克县整合优势资源,借助品牌和基地效应,推进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逐步形成了以三文鱼为主的农业现代化产业链,并实现了多种方式的联农带农。”
以“龙头企业+园区务工+社会保障”模式,尼勒克县积极招纳当地农牧民进企业工作。农牧民参与养殖、捕捞、加工等环节,获取稳定收入的同时,还能共享产业红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三文鱼产业发展,更有许多年轻人返乡就业,为尼勒克县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同时,尼勒克县利用三文鱼养殖基地优势,开展劳务分包、渔家乐、农产品购销等经营活动,村民可加入合作社参与经营活动,合作社成员除固定分红外,还可通过参与经营获得劳动报酬和股权投资收益。这一系列举措,切实增加了尼勒克县居民收入,显著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为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与品牌文化内涵,尼勒克县大力发展渔旅融合项目。通过视频展示、现场参观等多种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三文鱼苗孵化、成鱼养殖环境等养殖情况,全方位展示三文鱼产业的魅力。此外,尼勒克县还将开发与三文鱼相关的特色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如三文鱼美食制作体验、三文鱼文化展览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